大“疫”之下豈有完膚之地,人們做的那些事兒意味著什麼?
疫情已經三個年頭了,我想再也沒有比這場疫情的爆發更能讓我們領會到人與自然是個共同體的道理了。其他生命與己息息相關。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疫之下又豈有完膚之地!
疫情已經三個年頭了,我想再也沒有比這場疫情的爆發更能讓我們領會到人與自然是個共同體的道理了。其他生命與己息息相關。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疫之下又豈有完膚之地!
國慶長假剛過,我在一個微信群裡偶然看到一條令人震驚的資訊,一個師兄往生了。天呐!放假前還見過他,就這麼幾天的時間就沒了,他才39歲,年紀輕輕的,看起來很健康,怎麼說走就走了呢?
在這個世間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福報;有了福報,人的一生就會順暢,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會減少很多的違緣和障礙,一生少病少災,即使災禍突然降臨也能遇難呈祥,化險為夷。
人有了足夠的福報,所做所想之事皆如意,善緣常遇,一生順遂,彷彿冥冥之中有隻神來之手在護佑著。
元代有位著名的醫學家,姓朱,名震亨,字彥修,出生在婺州義烏,也就是現今的浙江義烏市。因為他的故居有條美麗的小溪名“丹溪”,後世尊稱他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醫術高明,是滋陰派的創始人,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本草衍義補遺》《傷寒論辨》等一系列醫書,對中國醫學貢獻卓著,後人將他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並列為“金元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