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為何母女二人差別這麼大?
我母親活了90多歲,從40多歲就皈依佛門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但她學佛四十多年,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聽信邪說,走向偏道,原本和諧的家庭鬧得雞犬不寧,甚至晚年還患上了老年癡呆。
我母親活了90多歲,從40多歲就皈依佛門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但她學佛四十多年,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聽信邪說,走向偏道,原本和諧的家庭鬧得雞犬不寧,甚至晚年還患上了老年癡呆。
《六祖壇經》是六祖慧能所講,是佛教禪宗的重要經典之一。喜歡《六祖壇經》的不僅是佛們中人,還有文人、名人,乃至偉人。一句“不是幡動,不是風動,而是心動”更是千古傳誦。
現今佛教界充斥著佛學、佛法混為一談、空言玄理不論實證,未了生死者高談空洞理論、無修行基礎者妄想參禪入定、….等等脫離諸佛教法的末法時期亂象,以兩個公案來正本清源,望大眾認清佛教修持次第和 解脫 成就的真實面貌。
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科學家等從不同角度去探求佛法與科學的關係,但大都是從主觀自我的角度去認識佛教、佛學、佛法,而忽略了佛法客觀、真實的本來面目。再就是只從佛教出世法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而忽略了佛教入世法的思想和觀念,就單單只從佛法五明來說就是人生宇宙精神與物質之整體作用,概括了宇宙天地間的一切!絕非世間哪項科學能夠相提並論,其中任何一明都包括無數的世間科學。
其實,佛法包括宇宙間的一切,是佛法在引領科學,科學是至高無上偉大佛法的體現之一。
佛陀教誡我們,學佛修行要慈悲忍辱、無有嗔怨地對待眾生,更不可以傷生害命。有些弟子對此產生片面的理解,認為這是讓我們遇到對方給予言語、身體的傷害時也不要回應反擊,而是聽天由命、逆來順受;還有弟子問:“那遇到壞人,我自衛也不可以嗎?遇到惡人行惡,我制止也不行嗎?那算不算我傷生呢?”
這是沒有全面理解佛陀說法,沒有真正深入學佛義理而產生的錯邪知見,並且將種因得果、因果不昧當成了宿命論,而不懂得可以通過學佛修行轉換因果。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在講《心經》, 乃至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講得“頭頭是道”。然而,這些講《心經》的法師、活佛們真的理解、證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色一體的境界了嗎?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誘惑無處不在,相信每個人的內心都經歷過天理與人欲,良知與罪惡的艱難擇抉。如果不想總被膨脹的欲望支配,不想隨波逐流或者同流合污,不想讓自己的靈魂變得骯髒和醜惡,那麼擁有一個好的信仰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只有信仰能給予我們心靈有力的支撐和依傍,能幫助我們抵制誘惑、抵制自私和貪婪從而遠離罪惡。
學佛修行想解脫第一步就要皈依三寶,成為佛教徒。因為在世間上誰也不能成為我們真正的依靠,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物質的世界是成住壞空的,人有生老病死的,誰也不能永遠幫助我們,只有佛法能給予我們智慧,讓我們能夠依止。
現在很多人乃至有些名人,非常迷信和崇拜那些名氣大、弟子多的法王、活佛、堪布、法師,總以為他們必定是了不起的聖者,於是,五體投地的拜他們為師,盡心供養,擠時間去親近,哪怕歷經艱苦的路程,也要見自己的師父一面,把自己的慧命全部寄託在了這些師父身上。
可是,大家想沒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名氣大、弟子多乃至超百萬的師父、上師們,他們自己了生脫死了嗎?他們是真正的聖者嗎?用什麼標準衡量是凡夫還是聖者?
有人說:“2500年前在娑婆世界渡生的佛陀是釋迦牟尼佛,下一尊佛是彌勒菩薩,期間再無二佛住世。”甚至有人說:“從釋迦牟尼佛涅槃到彌勒菩薩成佛前,如果有佛陀來娑婆渡生,就是假冒的佛陀。”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
大家知道,阿彌陀佛的佛誕日是十一月十七日,藥師佛的佛誕日是九月十三日,阿彌陀佛、藥師佛等古佛經常來到娑婆世界渡生。南無觀世音菩薩是正法明如來,是古佛,曾多次來到娑婆世界,每次都是以不同的形象來渡生的。唐朝之前,曾經化現為男相。所以,唐卡中有男相的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