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經歷過死亡,怎知道人死後還有來生呢?

你沒經歷過死亡,怎知道人死後還有來生呢?

彌蘭陀國王聽說那先比丘非常有智慧,就想找機會為難他。因為彌蘭陀國王並不信奉佛教。

有一次,彌蘭陀國王對那先比丘說:“你跟佛陀不是同一個時代,也沒有見過釋迦牟尼佛,怎麼知道有沒有佛陀這個人呢?”

那先比丘反問他說:“大王,您的王位是誰傳給您的呢?”

“我父親傳給我的啊!”

“父親的王位是誰傳給他的?”

“祖父。”

“祖父的王位又是誰傳的?”

“曾祖父啊!”

那先比丘繼續問:“這樣一代人往上追溯,您相不相信您的國家有一個開國君主呢?”

彌蘭陀國王正容回答:“我當然相信!”

“您見過他嗎?”

“沒有見過。”

「沒有見過怎能相信呢?」那先比丘又問。

“我們的開國君主制定了典章、制度、律法,這些都是有歷史記載的,所以,我雖然沒有見過他,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存在的。”

那先比丘微笑頷首說:「我們相信確有佛陀,因為佛教有佛、法、僧,有經、律、論三藏;有佛陀所製定的戒律和歷史事蹟,絕不是虛構不實的人物,這個道理與你們有開國君主是相同的!

彌蘭陀國王無法藉此非難那先比丘,又想到另一個難題,他問:「佛教常常講:人生第一快樂就是證悟涅槃,達到不生不死不滅的境界。我問你,你已經證悟涅槃了嗎?”

那先比丘謙恭合十:“慚愧,還沒有。”

彌蘭陀國王得意地問:“既然沒有證驗過,那麼,你怎麼知道有涅槃的境界呢?”

那先比丘不直接回答,反問彌蘭陀國王:“大王,假如現在我拿一把大刀把您的膀子砍掉,您痛不痛啊?”

彌蘭陀國王變色道:“當然痛!哪有膀子砍掉了不痛的道理!”

那先比丘追問道:“您的膀子又沒有被人砍斷過,您怎麼知道痛呢?”

彌蘭陀國王答道:“我看過別人被砍斷膀子的痛苦情狀,我當然知道痛啊!”

那先比丘微笑致意道:“大王啊,我也同樣地看過別人證悟涅槃時候的快樂,所以我當然知道涅槃境界的美妙啊!”

彌蘭陀國王這個疑問又被駁倒,還是不服,便絞盡腦汁,第三次發問:“你們出家人慈悲為懷,你怎麼去原諒你的仇敵呢?”

那先比丘開顏笑了,說道:“大王,如果您的腿上長了一個膿血瘡,您會把腿砍掉嗎?”

“不會!”

“那麼,大王您怎麼辦呢?”

「細心地清洗它,給它敷藥,時間久了,瘡就好了!」

那先比丘說:「正是這個道理呀!仇敵、壞人就像一個膿瘡,不去關愛、感化、對治,就會蔓延惡化,所以必須用慈悲之水去清洗,使他們棄邪歸正,改過自新,這跟大王您護持腿上的膿瘡是同樣的道理啊。 ,如果要怨恨,就恨自己吧,豈有不原諒仇敵之理? !

彌蘭陀國王點頭稱是,但仍無法心服口服。突然,又想到一計,問道:“你常常勸人要修來生福,你既沒有經歷過死亡,怎麼知道人死之後還有來生呢?”

那先比丘和藹可親地回答:「這就好比橙子,果實成熟了以後掉在地上,果肉腐爛了,可是種子卻埋在土壤裡,一等到時機成熟,就會萌芽、成長,最後成為一棵柳橙樹。種子一樣在六道輪迴中生生不息,不止有一個來生復甦,而是有無限個來生。

彌蘭陀國王心有不甘,又提出第五個問題來質疑:“你們出家人愛不愛自己的身體呢?”

那先比丘說:“身體只是六大五蘊和合的色身,我們出家人是不愛的!”

彌蘭陀國王一聽,正中下懷,立刻狡猾地反駁:「喔!你說你們不愛自己的身體,但是,你們出家人一樣穿衣、吃飯、睡覺,還不是在保護這個色身?若說不,豈不是自相矛盾?”

那先比丘笑一笑,反問道:“大王,如果您身上長了一個膿包,您愛不愛它呢?”

“膿包?那麼髒的壞東西,誰會喜歡它?”

「既然不喜歡它,為什麼要把它洗淨、敷藥,時時守護它,每天看看它有沒有好一點?若說不喜歡膿包,這種做法不是自相矛盾嗎?”

彌蘭陀國王很不服氣地辯駁:“我是為了身體的健康才要保護它的!”

那先比丘擊掌而笑:“這就對了!出家人不愛這個身體,但是為了借假修真,證達成就,也不得不照顧這個空幻的身體啊!”

下載 (30).jpg

彌蘭陀國王屢鋪屢起,緊接著又問:“釋迦牟尼佛能不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呢?”

“佛陀智慧圓滿,神通無量,妙諳五明,當然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他不把所有的神通教給你們,讓諸弟子迅即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業障,不就通通開悟了嗎?何必一點一點地讓你們慢慢歷練呢?”

那先比丘舉重若輕,先問:“大王,如果您是個醫生,是不是就知道各種治病的百藥呢?”

“當然啦!醫生對於什麼藥能治什麼病,是要知道的啊!”

“既然醫生知道百草藥性,他能不能把所有的藥都開給一個病人吃呢?”

彌蘭陀國王不以為然地回答:“當然不能!治病要對症下藥,慢慢地調理,病人才會好,怎麼能胡來!”

那先比丘順勢說:「同理,佛陀傳授佛法也要因人施教、對症下藥,要依照弟子根器和因緣的不同,一點一點逐步傳授,才能如法得道啊!否則,拔苗助長,反而弄巧成拙!”

彌蘭陀國王面露讚歎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對答如流的智慧,繼續追根問底:“那麼,請問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嗔恨心,會不會發脾氣?”

那先比丘答:“佛陀沒有瞋恨心,當然不會發脾氣。”

「可是,經典上這樣記載:有一次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帶著五百徒眾來聽經,佛陀卻很生氣地斥責他們:『出去!出去!』這不就是琛心使然嗎?”

「這事是有的!」那先比丘耐心地闡釋說:「舍利弗與目犍連的確帶了五百徒眾來參加法會,但是這五百個人成群喧鬧,不尊重莊嚴法會,佛陀讓他們出去,並不是出於瞋恨心,而是出於慈悲心。

彌蘭陀國王頻頻點頭,終於心服口服。

一小點收集整理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有  南無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與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公告方為最正確的法義

文章來源:吉祥地樂土 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MjY0ODQ4MQ==&mid=2247485572&idx=1&sn=67b19e45c403029f3cecea7fd4476bad&scene=21#wechat_redirect

文連結: 你沒經歷過死亡,怎知道人死後還有來生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佛教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壢佛堂 的頭像
    中壢佛堂

    第三世多杰羌佛--瑪倉派佛學會中壢佛堂

    中壢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