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裡的成見像座大山
“成見”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醜上》一書中。故事講述了孟子與公孫醜的對話,公孫醜認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而孟子則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孟子通過與公孫醜的辯論,揭示了成見的危害性和不合理性。
由此可見,成見是對某人或某事所形成的固定、不易改變的看法或態度。這種看法或態度通常是主觀的,不基於客觀的事實或真相,而是基於個人的偏見或經驗。它往往會阻礙我們對事物的正確認識和理解,導致誤解和偏見的產生。
原先我其實並不喜歡竇文濤,甚至有些討厭他。因為在偶爾看過的一些訪談視頻裡,他給我的感覺總是自以為是地侃侃而談,彷彿是充滿了傾訴的欲望,還喜歡在嘉賓表達觀點的時候插話進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導致不能讓嘉賓完整的表述自己的見解。
然而真正消除了對竇文濤的成見源自於在一期“圓桌派”裡面,陳其鋼老師的一句:“因為竇文濤”。於是拋棄了過往的成見認真的看完幾期圓桌派之後,我從他的侃侃而談中,意會到了他內在的豐富情感。嘉賓剛上節目因為不熟悉、緊張、或者防備心等等原因不能及時融入到節目中,但是在他拋磚引玉的拋問和"故意不懂裝懂的話裡”,很快就找到話題切口,進而能夠順暢地表達真正有用的觀點。而他根本不關心別人對他的種種誤解,作為主持,他深知自己的角色定位。因而眾多優秀的人也因此願意上他的節目。
這個願意傾訴、暴露、被由衷讚揚的他,其實很值得大家的喜愛。自從打破了心中對竇文濤的成見的壁壘,再看他的節目給我的感覺果然不同了。他遊刃有餘地在他瞭解和不瞭解的領域裡穿插着他的見解,不得不承認,他的有些故意而為之的錯誤見解恰恰也是普羅大眾共同的認知錯誤,借此得到了正確的知見。消除了對竇文濤的成見再看他的主持風格充滿了風趣、輕鬆。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了成見以後就很難改變對他的認知了。我之前就曾經對一個一起打球的哥兒們產生過成見,認為他是一個“大嘴巴”,但凡有些別人身上發生的所謂隱私或者不希望廣為人知的事情被他知道了那就等於是全世界都知道了。有一次我處於多心認為自己的某些隱私被他知道了,有時見到他和別人背着我談笑風生就感覺又在說我的事,因此對他越來越反感。平時見了面也愛答不理,甚至背後還向別人訴說着他的“八婆事跡”,讓別人也都防着他。
直到有一次在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原來這個“大嘴巴”從未向他人談論過我的私事,我才知道原來是我對他的成見導致我一直誤會了他。那時我才知道我是這麼的狹隘,明明是我自己心虛某事還要覺得是別人在背後議論我,為此慚愧不已。後來自我反省,我對他的所有的成見都來源於我對自身名利的執著,當放下了這些執著成見也就隨之破除了。
北方有句俗語叫“有魚沒魚市(事)上見”。只有一起經歷過事情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自從打破了對他的成見,我發現了他更多的優點,特別是樂於助人這方面,他總是身先士卒不遺餘力。雖然有些時候還是愛開一些玩笑,但也算是無傷大雅。破除了成見後的相處舒服了很多,因為無需再為了怕他大嘴巴背後說閒話而防着、背着他說話做事了,可以放鬆的和諧玩笑了。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曾在法音裡指出:“眾生生活在誤會之中。”眾生習慣於從自我的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如果改為從利益眾生的角度出發,就會減少很多誤會和成見。要徹底消除成見,就是要真正學佛修行斷掉我執。
筆者:扶搖直上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有 南無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與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公告方為最正確的法義!
文章來源:華藏學佛苑hhttp://xuefoyuan.org/4497.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