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羌佛和佛母為眾生擔業而報化涅槃,試問誰能做到?

uvkBYegsVTPoM38ahTKiaKg47gCbseUY2QlGfBysA8hFzmicI4nAY7J0Dmr8ic8P6MSnhHUdyalXz78x5Oo6N9sBw[1].jpg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和佛母為眾生擔業而報化涅槃的消息公佈之後,人天悲泣,全世界的佛弟子們都在全身心地祈禱、懺悔,祈求佛陀、佛母能早日返回人間,救渡我們苦難的眾生。

於此同時,妖邪之眾,傾盡全力示現其本來邪魔面目,齜牙咧嘴難掩興奮,大肆謗佛。妖魔邪說:哪有佛菩薩為眾生擔業的,因果不昧,說擔業是邪說。

這是不瞭義理之邪説!諸佛菩薩為衆生擔業,是諸佛菩薩之大悲,是大悲聖義菩提的具體體現。諸菩薩為眾生因無始以來的黑業束縛,無法解脫,殫精竭慮、想盡辦法,觀世音菩薩還發願把自己身體化為千片、萬片、無盡之片,就是為了去幫眾生,但有的眾生就是幫不到,苦口婆心,嘴巴講爛了都沒有用,這是衆生的因果業力。不要將衆生的因果業力,與諸佛菩薩大悲聖義菩提心行混爲一談!

如果只凴凡夫的無始因果業力,就受苦無盡好了,你們求什麽加持?加持從何而來?

話回正題,我們就舉《維摩詰所說經》為例子,讓大家清楚看見,諸佛菩薩為衆生擔業自來皆有:維摩詰聖尊在釋迦世尊時,具居士身相説法。其家財萬貫,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他有妻兒子女,家眷奴僕,秉持佛法。佛經中形容他智如大海,擁有無比的智慧與辯才,廣大不思議神力証量,受到所有人的尊重敬佩。

有天,維摩詰聖尊生病了,佛陀遂請眾弟子去探病,但沒有弟子膽敢前往,就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連、頭陀第一的大迦葉、多聞第一的阿難等都說自己沒有資格去探病,自覺擔當不起這個重任,原因是他們都曾經被維摩詰聖尊的辯才逼至啞口無言,自愧修為不及,所以對他又敬又畏,不敢前往。

最後,文殊師利應承佛陀旨,前去探望維摩詰聖尊,問:「 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 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聖尊您這個病是從何而起的呢?怎麽才會病愈呢?

維摩詰聖尊答:「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

看看清楚:

1. 菩薩聖者怎麽病了?菩薩聖化身人相,示現無常。衆生之病從癡有愛故入病,諸菩薩聖亦顯衆生之病。所以一切眾生病,聖者亦病。

2. 菩薩聖者何時病會好?眾生病好的時候,菩薩聖者的病也就好了。

3. 所以菩薩聖者何時病何時好?可以隨時病隨時好。爲何?因爲是依著衆生之痴愛業緣而現的病,而惡業緣消散之時,菩薩聖者的病也就會好。

4. 爲什麽菩薩聖者要隨衆生痴愛業緣之病而病?因爲菩薩聖者愛護衆生如同愛子女一般,如同子女生病父母心痛悲憫啊!所以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

5. 所以,菩薩聖者病從何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

想清楚,「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難道是凡夫境界做得到的嗎?任那個凡夫能說病就病,説好就好的嗎?菩薩聖者并非凡夫啊!菩薩聖者病者以大悲起啊!因爲是依著衆生之痴愛業緣而現的病,而惡業緣消散之時,菩薩聖者的病也就會好,這一切之所示現,正是菩薩聖者愛衆生如子女爲之擔業大悲行舉啊!

從維摩詰聖尊到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悲憫衆生慈愛大衆,無有分別!!

讓我們衆生深深將佛陀最後對衆生的開示謹記銘心,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末法時期衆生的業力太重了,我說爲衆生擔業,這不是空話,擔業不能進入禪定境界,而是要實實在在遷意行持,代衆生受苦。我和佛母如是說,也如是做,任何時候都要想到爲衆生、爲世界帶來吉祥安寧幸福和平,甚至爲此傾盡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真正的佛法我帶給這個世界了,大家依照《 解脫大手印 》和《 藉心經說真諦 》如法修持,一定成就解脫的。好了,就這樣吧,希望眾生都幸福。」

佛陀及佛母最後心心念念的仍然是眾生的成就、眾生的幸福、眾生的苦!試問誰能做到?誰能做到?代眾生受盡苦痛甚至到犧牲生命,仍然沒有一絲抱怨責難,只有無量廣大的光明慈愛與悲憫,這就是佛陀!!這就是佛陀!!這就是佛陀!!

Hope Fe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只能作為參考交流、薰陶鼓勵之用,故只有  南無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與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公告方為最正確的法義

文章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19862934991034/posts/3271547413155903

文連結:南無羌佛和佛母為眾生擔業而報化涅槃,試問誰能做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正知見
    全站熱搜

    中壢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