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記不清在哪裡看到這副對聯,當時並不理解,只是覺得很有深度。後來經歷的事情多了,慢慢明白了對聯的含義:“若”的撇筆如果不撇出去就成了“苦”,“各”的捺筆收住才是“名”。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學佛後,對這副對聯有了更深的認知。從字面上看,說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其實它蘊含修行的道理。那就是功成名就也好,辛苦勞累也罷,做人就要提得起也放得下。很多人常常是自己在“一手遮天”而不知,提手遮住自己的眼界,又哪能看到蔚藍的天空呢?

1、一手遮天,自尋煩惱

有一則師父開導年輕弟子的趣聞。師父把弟子帶到一片空曠地帶,問:“你抬頭看看,看到了什麼?”“天空。”弟子答。

“天空夠大吧,”師父說,“但我可以用一隻手掌遮住整個天空。”

弟子無法相信。只見師父用一隻手掌蓋住了弟子的雙眼,問:“你現在看見天空了嗎?”

繼而,師父把話題一轉,說:“生活中,一些痛苦、煩惱、挫折,就像這隻手掌,看上去雖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總是拉近來看,放在眼前,擱在心頭,就會遮住你人生的整個晴空。於是,你將錯失人生的太陽,錯失藍天、白雲和美麗的彩霞。”

弟子終於明白了——自己“一手遮天”,當然煩惱。心中有執著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2、忽略沉沒成本,懂得及時止損

有些人活著累,就是因為喜歡沉浸在過往的人事中感傷、懊惱,而影響了當下的生活。有些人活著累,是空有遠大理想,卻只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若是我們從當下出發,有切合實際的目標和想法,不被過去束縛,也不被未來嚇倒,生活有什麼可怕的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生活不會有百分之百的圓滿,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如果一個人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心中時刻充斥著不滿,哪有精力去感恩別人的付出,又哪有心思體驗世間的美好?

經濟學裡有個詞叫“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這種成本不僅給我們帶來不了任何價值,反而會影響我們對當前決策的判斷。

只有學會放下才能得到解脫。別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過去;別和現實過不去,因為你還要過下去。

(3)學會放下曾經,坦然面對過去

其實在你的身上無論發生了什麼,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會成為往事,再變成故事。只有學會放下曾經,你才能坦然面對過去。

放下,是懂得了以更好的方式去面對。就像古人所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都處之泰然,安之若素。現實告訴我們,不管曾經有多麼美好,或者多麼痛苦,不管你過得去,還是過不去,時間都會讓它們成為過去。過不去的人會繼續為過去悲傷;過得去的人可以享受今天帶來的美好。

如果你遇事能夠放得下,不給自己添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提得起,放得下,清風明月常相伴。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4)留心中成掛礙,放下後得自在

南無羌佛法音中講過密勒日巴大師的故事。密勒日巴大師在山洞中閉關。有一天,他覺得有點飢餓,準備煮點蕁麻草來吃,可是沒有柴了,於是出洞去拾柴。等他撿完柴回洞的時候,山間忽然刮起一陣暴烈的狂風,吹他破爛的衣衫四處飄掀。他想用手拉住衣衫,但手中的柴又差點被風捲去;他想用手緊緊抱住柴,但狂風又把他那襤褸的衣衫吹得四散飛揚。這時他忽然醒悟:我到如今仍不能完全放下這個我執心,那麼所謂的修行又有什麼意義呢?既然風喜歡吹我的衣衫,那就吹吧!既然喜愛我的木柴,也請捲走它吧!於是,他把柴往地下一丟,這時風忽然就停了。另有妖魔出現時,密勒日巴大師見了也毫不在乎……

佛教的智慧,就在於看破後懂得放下,放下後方而自在。世間萬相,夢幻泡影而已。在你看破之後,你面對的將是真實的自我。

學會放下,人生將自在暢然。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不是逃避現實,不是擯棄外物,而是心無掛礙,不被慾望束縛,不被外境所遷,舒適愉悅,身心輕安。

---END---

撰稿:在路上

責編:南風知我意

本站註:佛弟子修學如來正法的受用文章,其內容可能有若干錯誤,故只有  南無H.H.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與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的公告方為最正確的法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修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壢佛堂 的頭像
    中壢佛堂

    第三世多杰羌佛--瑪倉派佛學會中壢佛堂

    中壢佛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