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拿“佛系”做頹廢的擋箭牌,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知何時起,“佛系”一詞已悄然流行起來,愈演愈烈。什麼佛系少女、佛系大叔、佛系女友、佛系人生、佛系正能量、佛系……等等。更有許多年輕人,年紀輕輕就一副看破紅塵與世無爭的樣子,還美其名曰我這個不叫“喪”,我這是已經看破紅塵了,我這叫“佛系”。
有的人把佛系稱為一種新文化,將佛系也歸屬於文化的一種。殊不知,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因此,在我看來佛系不能稱其為文化,只不過是給自己的怯懦找一個藉口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拜託,你不行說你不行,你到底是佛系還是頹廢?或者說是一個Loser的自我安慰?現今社會發展太快,得到成就與金錢變得越來越難,令許多年輕人不得不選擇了低慾望的生活狀態,於是就衍生出了佛系青年這樣的概念。
但這些所謂的佛系青年真的是對他人的看法不在意嗎?真的能接受平淡無奇沒有突破的生活嗎?更能忍受周圍人的視若無睹嗎?
要知道壓抑和否認慾望並不會使慾望消失,而自己騙自己“我不想要”本來也是一種自我否定。
太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氣餒,而是因為害怕失敗、沒有為可能的失敗找到一個好的理由,因而在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提前給自己的失敗找好台階。這樣既是逃避,也使自己離願望越來越遠。
但這些所謂的佛系青年真的是對他人的看法不在意嗎?真的能接受平淡無奇沒有突破的生活嗎?更能忍受周圍人的視若無睹嗎?
要知道壓抑和否認慾望並不會使慾望消失,而自己騙自己“我不想要”本來也是一種自我否定。
太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氣餒,而是因為害怕失敗、沒有為可能的失敗找到一個好的理由,因而在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就選擇了放棄,提前給自己的失敗找好台階。這樣既是逃避,也使自己離願望越來越遠。
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有位木匠砍了一棵樹,把它做了三個木桶。一個做好後拿來裝糞,就叫糞桶,眾人都躲著;一個做好後拿來裝水,就叫水桶,眾人用著;一個做好後拿來裝酒,就叫酒桶,眾人品著。桶是一樣的,因為裝的東西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名字,命運也因此改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是公平的,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選擇,人生亦如此。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修自己的耐心、恆心、平常心。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有位木匠砍了一棵樹,把它做了三個木桶。一個做好後拿來裝糞,就叫糞桶,眾人都躲著;一個做好後拿來裝水,就叫水桶,眾人用著;一個做好後拿來裝酒,就叫酒桶,眾人品著。桶是一樣的,因為裝的東西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名字,命運也因此改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是公平的,想要什麼樣的人生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選擇,人生亦如此。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修自己的耐心、恆心、平常心。
人生就是一邊擁有一邊失去,一邊選擇一邊放棄。
今天陌生的是昨天熟悉的,現在記住的是以後淡忘的。
不是人生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人生。
因此我們應該花時間去修煉不完美的自己,而不要浪費時間期待那個完美的別人。
不是人生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人生。
因此我們應該花時間去修煉不完美的自己,而不要浪費時間期待那個完美的別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們學佛修行也一樣,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想改變現狀一定要有主觀能動性!如果自己都不去努力的時候,別人怎麼幫都是在做無用功。
當一個人自己不想被點燃的時候,你用多大的火靠近他都沒用。自己想早起,沒有鬧鐘也可以醒來;自己想努力,沒有幫助也可以成功;自己想點燃夢想,星星之火足以形成燎原之勢!
我們要先學做人再學做佛,這是世間不變的道理。
一個人如果真能照此修行,不但可以使自己獲得幸福,而且還能夠造福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而我們的福報亦是如此,今天的福報源於往昔所做的善業。就如手機充電,今天用的電是昨天充的用盡則無。明天若想打,就要今天充,所以未來的安樂來自我們當下的斷惡修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簡單16個字,前8個字道出了成就解脫的捷徑;後8個字則闡明了脫離輪迴道路上的阻障。
當一個人自己不想被點燃的時候,你用多大的火靠近他都沒用。自己想早起,沒有鬧鐘也可以醒來;自己想努力,沒有幫助也可以成功;自己想點燃夢想,星星之火足以形成燎原之勢!
我們要先學做人再學做佛,這是世間不變的道理。
一個人如果真能照此修行,不但可以使自己獲得幸福,而且還能夠造福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而我們的福報亦是如此,今天的福報源於往昔所做的善業。就如手機充電,今天用的電是昨天充的用盡則無。明天若想打,就要今天充,所以未來的安樂來自我們當下的斷惡修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簡單16個字,前8個字道出了成就解脫的捷徑;後8個字則闡明了脫離輪迴道路上的阻障。
每當看到這個偈子就想起《西遊記》唐僧取經的故事。南無羌佛在法音中也曾開示說:《西遊記》不是一個神話故事,裡面蘊藏了很多佛學知識。
唐僧歷經八十一難卻始終堅持初心最終取得真經。唐僧每次介紹自己時都是這樣說的:“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
簡單的三句話卻包含了每個人都要問自己的三個問題:
1.我是誰!清楚自己是誰這是定位自己;
2.我從哪裡來!這是不忘初心;
3.我要到哪裡去!
這是信念和方向也是始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修行就像是一隻蝶,沒有破繭的勇氣哪來飛舞的美麗!
修行就像是一隻蜂,沒有勤勞的努力怎能嚐到花粉的甜蜜!
“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時刻謹記自己的初心是為了脫離輪迴。人生事事是修行,生活處處是道場!
請不要再拿“佛系”做頹廢的擋箭牌了!
文/在路上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佛教新視野https://www.toutiao.com/i6776273433836651011/
本文連結:請不要拿“佛系”做頹廢的擋箭牌,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其他連結: H.H. 第三世多杰羌佛 http://www.hhdcb3office.org
第三世多杰羌佛辦公室臉書 https://m.facebook.com/hhdcb3office/
#H.H.第三世多杰羌佛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 #多杰羌佛第三世 #第三世多杰羌佛佛法 #第三世多杰羌佛獲得世界和平獎 #第三世多杰羌佛不收供養 #第三世多杰羌佛返老回春 #第三世多杰羌佛藝術 #第三世多杰羌佛妙諳五明 #第三世多杰羌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加持#瑪倉寺#H.H.第三世多杰羌佛 #第三世多杰羌佛日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